鬧元宵來閩西,,赴一場客家民俗盛會
2025-02-13 10:38:18? 作者: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肖練冰
|
芷溪花燈游行。葉先鋒 攝 東南網2月12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徐士媛 羅小春 通訊員 黃水林) 核心提示 “春節(jié)——中國人慶祝傳統(tǒng)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后,,“非遺過大年”無疑成為乙巳蛇年春節(jié)的“重頭戲”,。年味兒在韻味十足的非遺宴席中翻騰上涌。春節(jié)假期雖漸走遠,,但新春余韻卻在接連不斷的非遺展演下持續(xù)縈繞著神州大地,。 今天是正月十五,,四方游龍聚中軸非遺匯演在北京舉行,。其中,來自閩西的“姑田游大龍”將作為“閩西客家元宵節(jié)慶活動”的代表項目在北京中軸線上一展“天下第一龍”的風采,。 閩西元宵節(jié)慶是參與“春節(jié)”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項目之一,,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在漫長的歷史傳承中,,閩西元宵節(jié)慶不但沒有日漸式微,,反而展現出愈加蓬勃的生命力。特別是2024年以來,,閩西元宵節(jié)慶多次走出福建,,亮相貴州、成都,、廣州等地,,書寫華麗篇章。 非遺魅力驚艷百年時光 閩西,,是客家先民在文化里程中告別中原的終點和成為客家人的起點,。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長途跋涉中,,不僅保留了古老漢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還吸收了閩越、畬,、瑤等族的優(yōu)秀文化,,形成了風情萬種,、獨具特色的客家文化。興盛傳承于閩西的客家元宵節(jié)慶正是客家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客家元宵節(jié)慶民俗活動,,在縱向的年代和橫向的地域傳承著,是客家民系數百年發(fā)展的時間記憶,。在閩西,,以活躍于連城縣的姑田游大龍、芷溪花燈,、新泉燒炮等最具特色,。時至今日,客家元宵節(jié)慶仍被視為客家社會形態(tài),、傳統(tǒng)精神賴以世代相傳的重要載體,,而這與其本身的習俗特點和文化魅力息息相關。 “客家元宵節(jié)慶最為顯著的一個特征便是內容豐富,,即便是同在連城,,不同鄉(xiāng)鎮(zhèn)也會發(fā)展出不同的慶祝形式?!边B城縣文體旅游局副局長高小青表示,客家元宵節(jié)慶的幾大活動各有亮點,。 游大龍宏偉壯觀,。數百人擎起大龍穿村而過,,從白日游至黑夜,,從村頭鬧到村尾,,村民簇擁大龍繞過田壟,,穿過村道,,見首不見尾的“神龍”令人震撼,。 芷溪花燈精巧美麗,。小紗燈,、花籃燈、鯉魚燈,、牡丹燈……百來個小燈組成一人高的花燈,,再由鮮艷的綢花、人物繪畫,、彩色玻璃珠等裝點花燈,。點燈后,,芯火透出通草紙,,襯得花燈玲瓏剔透,花燈游行隊伍所到之處花團錦簇,,明燭夜空。 新泉燒炮直白熱烈,。1萬至10萬響的鞭炮在家門前燃起,,頃刻之間,火光沖天,,硝煙彌漫,,“燒”出一年大發(fā)吉利之兆,,而后煮雞下酒,宴請親友,,場面蔚為壯觀。 閩西客家地處山區(qū),歷史上山高林密,、地薄水深,,形成各自的小社會,各個鄉(xiāng)鎮(zhèn)在傳承發(fā)展客家元宵節(jié)慶時將其與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實際需要緊密結合。 大龍游行中,有的鄉(xiāng)鎮(zhèn)游的是板凳龍,,有的鄉(xiāng)鎮(zhèn)游的是花燈龍;花燈巡游中,,芷溪花燈重在匠心獨運的工藝技巧,,撫市花燈則重在表演民間故事…… “客家元宵節(jié)慶的呈現形式不一而足?!备咝∏嗾f,,參與者能在多元的表現形式中找到契合自身審美和興趣的地方,發(fā)現這些民俗活動的閃光點,。 客家元宵節(jié)慶講究“全民娛樂”,,活動的舉辦多以村為單位,而每年又會由村中的各個姓氏輪流做主辦者,?;顒咏M織得好不好關系著家族榮譽,在全族通力合作的過程中還能進一步增強家族凝聚力,。 每當元宵來臨之時,,閩西客家人民還會邀請親朋好友前來參加活動,并設酒席,。羅坊鄉(xiāng)下羅村村民羅禮通表示,,元宵節(jié)慶提供了交流感情的機會,增強了親族之間的凝聚力和團結力,,這也是他們重視元宵節(jié)慶的重要原因,。 此外,客家元宵節(jié)慶還寄托著閩西客家人民最樸素的愿望,。無論是在大龍身上寫滿“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祝福語,,還是每一盞花燈背后的動人故事等,都寓意著新的一年和諧幸福,,是客家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客家元宵節(jié)慶豐富了當地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幾百年來一直維系和吸引全體客家百姓參與其中,。如今,,這些民俗已經成為客家人的深厚信仰?!备咝∏啾硎?。 世代傳承延續(xù)文化血脈 元宵節(jié)慶前一個多月,,芷溪花燈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黃世平忙得不可開交,。今年輪到村里的邱姓一族出燈,黃世平和徒弟同往年一樣承擔起為出燈宗族制作花燈的重任,。 在一眾做燈的老師傅中,,幾張年輕面孔格外引人注目,?!斑@位是假期返鄉(xiāng)的大學生,他一到假期就往我這兒跑,另外兩位小女孩是本地中學的學生,,今年也來學習制作花燈,?!秉S世平介紹道。 黃世平口中常往他家跑的大學生名叫黃志翔,,目前是江西宜春學院的一名在校生,,同時也是芷溪古村大學生志愿服務隊的牽頭人,。黃志翔告訴記者,保護傳承包括芷溪花燈在內的芷溪古村傳統(tǒng)民俗文化,,是他組建這一志愿服務隊伍的初衷,。 每一個芷溪人與花燈的緣分在幼時便已建立,。 “小的時候,,家人常常帶我去參加村里的民俗活動,,久而久之,,我就喜歡上了這些民俗活動,。”黃志翔說,,小時候由于力氣不足,自己只能在旁觀看,,而后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地能在花燈游行隊伍中抬旗子,、打鑼鼓,進入初中后,,表演紅龍纏柱和舞獅更是不在話下,。 從看民俗到辦民俗,,讓年輕后代成為舉辦民俗活動的重要力量是客家元宵節(jié)慶能夠代代相傳的重要因素。通過家族長輩的言傳身教,,年輕一代主動成為活動的深度參與者,。 黃志翔還記得,2018年恰好是黃氏家族出燈,。作為當地人丁興旺的家族,,黃氏那一年出燈超過百盞,并在正月初三舉辦了耀眼的“百燈會”,。黃志翔說,,“百燈會”的盛況仍歷歷在目,百盞花燈將夜空照得亮如白晝,,人群更是將燈會圍得水泄不通,,美麗景象不僅讓他感嘆,更讓他為家族,、為芷溪感到自豪,。 2023年,黃志翔在芷溪古村召集大學生自發(fā)組成表演,、服務隊伍,。通過同學介紹、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信息等方式,,隊伍日漸壯大,,甚至吸引了隔壁村乃至上杭縣的大學生加入,目前隊伍人數近200人,?!懊磕晡覀兌紩檐葡粞灿握心即髮W生參與者,今年70個名額,,已經全部報滿,。”黃志翔說,。 在閩西,,還有很多像黃志翔這樣愿意為保護傳承當地優(yōu)秀民俗文化貢獻力量的年輕人,。 羅禮通說,在羅坊,,族中10歲以下的適齡孩子幾乎都會報名參加村里每年舉行的元宵民俗活動,,在外的族人還會特地將孩子帶回村里參加面試,在外學習工作的青年也會想方設法請假回村參加活動,。 傳承優(yōu)秀民俗活動既是一項家族教育,,亦是校園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 “我現在每周給芷溪中心小學上三節(jié)課,,給連南中學上一節(jié)課,,為村里的中小學上花燈制作課已經有5年了?!秉S世平表示,,隨著老一輩漸漸老去,需要培養(yǎng)傳承民俗文化的年輕力量,,建立起孩子對優(yōu)秀民俗的興趣,。 不僅在芷溪,連城各鄉(xiāng)鎮(zhèn)都將傳統(tǒng)民俗,、非遺搬進校園,,客家元宵節(jié)慶也在多所幼兒園和中小學落地生根。 走進連城縣冠豸小學的客家游大龍藝術制作工作坊(下稱“大龍工作坊”),,黑板上畫著大龍的制作示意圖,,教室內擺放著龍骨架和尚待組裝的龍頭和龍身。大龍工作坊的負責老師羅青標告訴記者,,這些都是由學校師生制作的,。 2018年,冠豸小學成立大龍工作坊,,教學生制作大龍,,并定期開展游大龍活動。在大龍工作坊成立前,,冠豸小學就常組織學生開展游大龍研學活動,。 在一次研學活動中,當孩子們將制作的大龍?zhí)У绞彝庹故緯r,,等待已久的姑田鎮(zhèn)鄉(xiāng)親立即放起鞭炮迎接大龍,。“孩子們只花了不到兩個小時制作,,做出來的龍還比較粗糙,,但鄉(xiāng)親們卻放起鞭炮熱烈迎接?!绷_青標表示,,鄉(xiāng)親們對大龍的熱愛令在場的老師十分動容,。 大龍工作坊每年招收36名學生,但年年報名人數都遠超既定名額,,100多人報名是常態(tài),。孩子積極踴躍,家長傾力支持,?!爸谱鞑牧隙际怯杉议L主動提供,還有家長親自上山去砍制作骨架的竹子,?!绷_青標說。 在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傳中,,在“要從娃娃抓起”的傳承理念下,閩西客家人民發(fā)自內心地珍視先輩留下的文化珍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身體力行地為傳承弘揚客家民俗文化貢獻力量,。 文旅發(fā)力擴張影響版圖 大年初一,姑田鎮(zhèn)的制龍師傅開始了新一輪紅紅火火的制龍工程,。比起往年,,今年師傅肩上的任務更艱巨,他們不僅要忙著村里元宵游大龍的事宜,,還要為在北京中軸線的游大龍表演做準備,。 去年至今,客家大龍“游”出了連城,,“游”向了上杭,、成都、貴州等地,,今年前往北京,。芷溪花燈同樣走出了閩西,為廈門,、廣州等地群眾獻上了客家民俗文化盛宴……客家元宵節(jié)慶在閩西以外的廣闊天地一展風采,。 閩西土生土長的客家元宵節(jié)慶為何能打破地域界限,吸引眾多來自外界的目光,?高小青說:“‘非遺奇妙夜’讓越來越多人認識了客家元宵節(jié)慶,,客家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影響力隨著活動的出圈持續(xù)向外擴散?!?/span> “非遺奇妙夜”是連城去年啟動的一項文旅工程,,如今已經成為連城的一塊文旅“金字招牌”。自去年“五一”開始至今,,連城已在四角井歷史文化街區(qū)連續(xù)舉辦“五一”檔,、暑期檔,、國慶檔、元旦檔,、春節(jié)檔“非遺奇妙夜”系列文旅活動,,帶著濃烈客家風情的非遺技藝走進歷史文化街區(qū),川劇變臉,、潮汕英歌舞等我國其他地區(qū)的民俗文化也同樣在現場大放異彩,。 “非遺奇妙夜”為閩西客家非遺文化帶來了“潑天”的人氣。連城當地一家飯店在暑期“非遺奇妙夜”期間的翻桌量是日常的近10倍,;連城冠豸山景區(qū)因“非遺奇妙夜”帶來的巨大人流量不得不在下午1點就停止售票,,為歷史首次;156萬群眾慕名而來,,500萬人“圍觀”直播,,旅游總收入16.7億元,去年國慶檔“非遺奇妙夜”的流量令人驚嘆…… “非遺奇妙夜”積攢的人氣和流量像一顆威力巨大的爆破彈,,打通了客家元宵節(jié)慶向外“沖鋒”的道路,。 “打出名號后,不少演出邀請紛至沓來,?!备咝∏啾硎荆锰镉未簖堅诔啥己蜕虾甲辖鹕降难莩龆际钱數刂鲃诱疑祥T,,由于兩場活動時間相近,,主辦方都極力要求連城一定要將大龍帶到現場。 邀約上門的機會可遇不可求,,主動向外蹚出一條路更是關鍵,。無論是大龍在貴州“村超”驚艷亮相,還是到北京和全國各地的非遺技藝爭奇斗艷,,都是連城主動向外拓展的結果,。 “在‘村超’現場,我們的龍一抬出來就吸引了全場的目光,,觀眾們從未見過如此大龍,,又驚奇又震撼?!备咝∏嗾f,,參加貴州“村超”是姑田游大龍首次主動趕赴這么遠的地方參加大規(guī)格活動,起初大伙兒心里沒底,,但現場觀眾的反應讓他們無比自豪,。 外界的稱贊和喜愛給予了連城接二連三毛遂自薦的勇氣。 在一次工作會議中,連城縣文體旅游局的工作人員無意間了解到中國工藝美術館計劃在春節(jié)期間舉辦非遺展演,,隨后立即將此信息向局里匯報,。連城縣文體旅游局當機立斷,與中國工藝美術館取得聯(lián)系,。高小青說:“游大龍是春節(jié)參與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的其中一項內容,,和表演主題高度契合,再加上游大龍的名氣已經打出去了,,我們順利取得了參演資格,。” 推動閩西客家元宵節(jié)慶向外走,,連城政府部門在前開道,,在外鄉(xiāng)賢在后輔助。 在幾次的外地活動中,,多位在外地的連城老鄉(xiāng)主動聯(lián)系連城縣文體旅游局詢問是否需要幫助,。連城縣文化館館長巫水招說:“去年芷溪花燈參加廣府廟會活動,在廣州的連城老鄉(xiāng)幾乎都來了,,出錢出力,。有的人動用自己的人脈擴大活動宣傳聲量,有的人敲鑼打鼓參與花燈巡游,,還有人為活動免費送來盒飯?!?/span> 借著“走出去”的機會,,客家元宵節(jié)慶在和其他非遺交流碰撞的過程中取長補短,特別是姑田游大龍在兼收并蓄中邁出了創(chuàng)新的腳步,。 傳統(tǒng)姑田游大龍以十番音樂為配樂,,但經過幾次大型表演,大家發(fā)現十番音樂氣勢弱,,與大龍蓬勃的氣勢不匹配,,便計劃排演新音樂,在樂隊中加入大鼓,、鈸,、嗩吶等樂器,同時增加一面大旗增強表演氣勢,。此外,,為了使大龍便于保存和運輸,大龍的制作工藝也在不斷改進,。 游大龍文創(chuàng)在貴州“村超”的“試水”結果令人欣喜,,也讓連城看到了文創(chuàng)市場的需求以及發(fā)展文創(chuàng)產業(yè)的希望。 “我們帶了100多套大龍擺件,,本來沒打算賣,,只是想著反正是庫存,,不如帶到現場以抽獎的形式送給觀眾,沒想到一擺上桌瞬間就被搶空,?!备咝∏嗾f,經過幾場大型表演活動,,客家民俗文化的品牌效應逐漸建立,。雖然做文創(chuàng)難,但也想先從姑田游大龍這一具備了一定知名度的IP做起,,一點一點地探索文創(chuàng)市場,。 “舉全縣之力讓更多人認識客家非遺、了解客家非遺,、愛上客家非遺,,已經成為連城上下的共識?!备咝∏啾硎?,連城將2025年定為“文旅跨越發(fā)展年”,將緊緊抓住廣龍對口合作,、廈龍山海協(xié)作等機會,,既利用好現有的文旅渠道,也開辟新的合作通道,,帶著包括客家元宵節(jié)慶在內的閩西客家傳統(tǒng)文化走出去,,在更多地方綻放風采。 記者手記 培育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青春力量 福建日報記者 徐士媛 從各大旅游平臺非遺城市旅游搜索量和訂單量井噴式增長,,到各地使盡渾身解數舉辦民俗表演和非遺展示活動,,可以看出,當下越來越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拂去蒙塵,,走進現代生活,,也彰顯了當代人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自豪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復興的深沉渴望,。 “我們這一代人漸漸老去,,把這些老手藝傳承下去,年輕人要扛起擔子,?!痹诓稍L過程中,連城芷溪花燈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黃世平道出了傳承文化薪火是一場“接力賽”,,需要一代接著一代自覺擔負起這份使命,。 如何激發(fā)年輕人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傳承貢獻青春力量? 記者認為,首先要構建參與式傳承生態(tài),。在連城,,包括元宵節(jié)慶活動在內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以普通群眾廣泛參與為基礎,全民參與性突出,。更為關鍵的是,,這份“參與”并非停留于“接受”層面,而是上升至“生產”層面,。親族長輩的身體力行與言傳身教是至關重要的催化劑,,年輕一輩在親族長輩的帶領下,自小接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深度參與民俗活動的組織舉辦,,在“生產型參與”中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 其次要優(yōu)化教育模式,。培養(yǎng)年輕一代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要從娃娃抓起,,激發(fā)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連城縣通過開展“一園一品”工程,,將非遺文化帶進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利用沉浸式的課堂設計和多元化的校園活動讓傳承保護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蔚然成風。 再次要營造文化體驗新場景,。年輕人熱衷追趕潮流,,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要在呈現形式上謀創(chuàng)新,特別是要充分利用各類新媒體平臺和數字化技術,,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形式,融合VR,、AI等智能技術,重構傳播話語體系,,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和參與,。 “非遺奇妙夜”游大龍盛景 葉先鋒 攝 組成芷溪花燈的小花燈 張遠 攝 連城縣冠豸小學定期開展游大龍活動。羅青標 攝 芷溪花燈(連城縣文化館供圖) 新泉燒炮(連城縣文化館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