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歷史文化遺產(chǎn),,福建從“心”到“行”
2022-03-22 09:45:53? 作者: 來源:東南網(wǎng) 責任編輯:肖練冰
|
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總是能映照出奮斗者的前行足跡,。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正是在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八閩大地視察,,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福建篇章提供了工作遵循,、指明了前行方向。在閩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三坊七巷,,步行察看南后街,、郎官巷,,參觀嚴復故居,并強調(diào):“保護好傳統(tǒng)街區(qū),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對待古建筑,、老宅子,、老城區(qū)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币笄袊谕腥缱谱泼髦椋休d自信與驕傲,,照亮前行之路,。 “歷史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歷史的血脈,?!秉h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保護,,有力推動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保護工作取得新成就,。悠悠千載的八閩歷史印證著福建兒女的智慧和勤勞,也造就了這塊土地上的燦爛文明,。從武夷精舍到三坊七巷,,從朱熹園到嚴復故居……一年前,總書記考察福建,,提出了許多前瞻性思想和觀點,。總書記對于保護歷史傳統(tǒng)文化具有指向性的話語,,也為延續(xù)福建文化的“根”與“魂”注入時代活力,、奠定堅實基礎。 發(fā)展的邏輯,,必然是完成從物質(zhì)到精神的雙豐收,。福建作為經(jīng)濟大省,在經(jīng)濟發(fā)展中扮演了“排頭兵”的角色,。相應的,,在文化領域的作為,同樣有“走在前列”的具體落腳,。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把歷史文化保護結(jié)合到實際場景之中,融入到經(jīng)濟發(fā)展的路線之上,,這既是生動實踐的必須,,更是文化自信的使然,。一年以來,福建省,、福州市牢記囑托,,加大歷史文化遺產(chǎn)保護力度,守護八閩文化,、閩都文化的根與魂,,完成了從“心”到“行”的歷程。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要完成對古老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不僅意味著時間上的“一眼萬年”,,還在于空間上的“近在咫尺”,。基于此,,福建文博工作者積極地打開“工具箱”,。去年以來,福州市高質(zhì)量開展文物保護工作,,共完成林則徐故居等84處文物修繕工程,,還開展了古厝普查登記和保護利用專項行動,完成4783處不可移動文物復核工作,,全市新增公布不可移動文物80處,。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福建高質(zhì)量開展文物保護工作,,正是“承古人之創(chuàng)造,開時代之生面”,! 歷史場景幾經(jīng)轉(zhuǎn)換,,文化遺產(chǎn)所帶來的印記卻始終清晰。為了持續(xù)推動“館舍一隅”走向“大千世界”,,三坊七巷趁勢推出七條“跟隨總書記的腳步逛坊巷”專題線路,,融合名人故居、明清古厝,、保護修復成果展以及非遺文化展示等,,展示20世紀90年代以來福州市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前瞻性思想和實踐成果,大受游客歡迎,。2021年,,三坊七巷游客達到1400余萬人次。文物要保護好,,還要活化利用好,,這就需要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福建亦是如此,,就此達成人民群眾與歷史文化的“美美與共”,。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chǎn),,福建從“心”到“行”,。從成功舉辦第44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到福建世界遺產(chǎn)總量增至5處,;從新的福州古厝集團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到省文物局推出“當國寶遇見國漫”活動,再到《“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mào)中心”世界文化遺產(chǎn)保護辦法》正式施行……“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回顧過去一年福建對于文化投入換來的回報,已然成效顯著,。文物是靜止的,,但文化是生動的。在春日里徜徉在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qū)那絡繹不絕的人群里,,我們看到的是八閩文化“金名片”在閃閃發(fā)光,。(謝偉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