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zhèn)上最美的建筑就是咱學?!?/h1>
2018-12-27 08:58:12? 作者: 來源:閩北日報 責任編輯:鄭正華
|
12月25日,記者走進延平區(qū)大橫中心小學,,仿佛置身于色彩斑斕的畫卷:漂亮的教學樓,、寬闊的操場、先進的教學設備……“這幾年我們小學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說鎮(zhèn)上最美的建筑就是咱學校,!”大橫中心小學校長陳莊農一臉自豪。 時光回溯到四十年前,,這里是大橫鎮(zhèn)一所不起眼的仁埂小學,,1959年稱東風學區(qū),1963年更名為南平市大橫學區(qū),,2002年又更名為南平市大橫中心小學,。 在老師們的描述中,,當時到學校要沿著泥濘的小道行走,,穿過水泥磚砌成的窄窄的校門,映入眼簾的是空曠的煤渣地操場和低矮破舊的平房,,木制長條課桌椅修修補補,,教室黑板斑斑駁駁,辦學條件簡陋,。老師上課教學全憑一本教材,,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只有操場上的那棵大樟樹,,為校園增添了一抹希望的綠色,?!?/p>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學校陸續(xù)蓋起了磚混結構的教學樓,、宿舍,、食堂等,教學和生活條件有了改善,?!澳莻€時候,校園條件還是簡陋,,老師們的辦公室緊張擁擠,,更別說給孩子們開設音美課程了?!碧崞鹜?,陳莊農感慨萬千,當時學校只有一棟男女學生共用的學生宿舍,,每間住宿人數(shù)多達10人,。學校操場原為泥土地面,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不利于開展體育活動及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白∩蠈挸髁?、帶衛(wèi)生間的宿舍,,改造操場成了師生共同的心愿,?!?/p> 進入新世紀,,國家對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大,,小學的辦學條件逐步改善,。到了2013年,,我省啟動實施 “全面改善貧困地區(qū)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簡稱“全面改薄”)項目,,我市以此為契機,,將這個項目作為促進教育公平、推進城鄉(xiāng)義務教育一體化發(fā)展的重要民生工程來抓,。 “‘全面改薄’讓城鄉(xiāng)義務教育的差距得到彌補,。”陳莊農介紹,,市,、區(qū)、鎮(zhèn)領導在政策,、資金,、物資等方面都給予了學校大力支持和傾斜,,近五年來,給學校撥款千余萬,,建設教學樓一座,,綜合樓一座,宿舍一座,,新增建筑面積5350平方米,,塑化操場近4000平方米。 在現(xiàn)代化教室里,,老師輕點屏幕,,電子白板上就顯示出講課的內容和圖形,同學們專注朗讀著英語單詞,。上課的葉虹老師介紹,,這個“班班通”通過網絡儲存各學科課堂教學的優(yōu)質資源,在課堂上用起來很直觀,、形象,,便于學生掌握知識點。 這些年,,該校投入改薄資金100多萬元,,新增了多媒體室、計算機室,、美術室,、科學活動室等教室,用于相關課程的開展,?!拔覀儗W校不管是校舍建設還是配套設備,都不比城里小學差,?!比~虹說,自全面改薄以來,,從校容校貌的翻新到電教設備辦公的信息化,,師生們的學習生活條件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學校一方面通過實施“全面改薄”等系列工程,,改善硬件條件,,另一方面在軟件、內涵發(fā)展上下功夫,,特別是在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拔覀兠磕甓紩鶕?jù)實際情況,向區(qū)教育局提出申請,?!标惽f農說,近五年,,新招收的教師安排到這里的已有11人,,逐步形成了“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老師穩(wěn)定了,才能更安心地做教育,?!?/p> “學校這些年先后獲得‘省級交通安全學校’‘南平市農村示范小學’‘南平市文明學?!葮s譽,。”談及大橫中心小學的未來,,陳莊農堅定地說,,“我們要更好地利用先進的設施設備,提升學校的品位,,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將這里打造成學生學得開心,教師教得舒心,,家長能夠放心的好學校,。”(廖晨星 湯文娟 林秀桂) |